您现在的位置:侨声中学校园网 >> 语言文字工作>> 正文内容

“心灵”启航(吴顺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一个衣衫褴褛,却聪颖可爱的孩子,捧着荷叶上那晶莹的露珠而欣喜若狂,你相信吗,他可能是未来的朱自清,或是泰戈尔。一群看似呆头傻脑,却颇具上进的学生,能够为一次考试而释放出一种渴望成功的眼神,你承认吗,他们其中有可能有被埋没的爱因斯坦。

“我相信卢梭的爱弥尔会成为音乐家,或是物理学家;我相信海伦·凯勒超人的智慧,是源自于安妮·萨利文老师的一声声爱的呼唤。”

我相信教育,它虽然没有万能的神力,却能使无数人美梦成真。

 

一份未完的“账单”

我冒冒失失地从高三下来,自以为久经考验,还算是“经验丰富”,足可应对一切,带一班懵懂的高一新生似乎不在话下。开学初的第一次班会,我就使出了“几招”,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了“个人魅力”,虽没有光芒四射,也至少赚足了“眼球”。作为新生又是“好班”的学生,作为“主任”嘛,不给他们点吸引力和威力,是难以引领的。接下来学生也乖得很,似乎一切顺理成章要成为快班中的佼佼者。

一天,二天……无事

一周,安然无恙……

第二周,物理老师反映学生作业没交,课堂上大发了阵雷霆。数学老师反映布置的作拖欠严重。英语老师接着反映学生课堂不配合,死气沉沉。接着我上语文课,好好的笑话,讲了没人吭声,连应和一下都没人,我的心情变得异常阴霾。

第三周伊始,总结上周情况,我大为光火,在班上雷霆震怒,数落着学生,算是给他们不为我长脸的一种惩处,事后要求每人写上一篇反思交过来。八个科任,也多管齐下,训的训,批评的批评。结果,学生似乎没有多大的改观,文文静静,不犯事也不主动学习,反思交上来,几乎千篇一律“我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搞好预习和复习工作,我对不起老师。”看完我晕倒,我如果不是教“小学生”就是一群“白痴”的话,乍能腔调一模一样如出一辙,这哪叫反思。

第四周,月考开始,学生怀着期待和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考场。结果,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惨不忍睹”。拿着八门有六门平均是年段好班中倒数的成绩,我郁闷至极,我不怀疑分班的公正性,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群小兔崽子,这也叫尖子生,我忍不住心里骂着。

第五周,我脑袋晕呼呼的,可能是我和学生一样郁闷的结果,常写的日记也无法延续在枕边唉叹着。我打起精神,可不能这样就吓倒,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安慰着自己,总得把因原搞清楚了吧。

调查开始了,首先从周记下手,我再一次地让学生写下反思,我告诉学生:在周记里,你们大可以真实地记录这次惨败的事实,并把大致可能的原因,有条有理地列出,不管是你们的还是老师的都可以写要,这是和老师我一次心的交流。

我还找个别学生交谈,希望能从中知道个一二,却大都无话可说。我就找来班干商讨,这些可是上台自荐当上班干的,应该会道出些原由来,结果还是一问三不知。

我限入无比痛苦的愁思里了,原因到底在哪?人家说文文静静好学习,考差了也不至于是我们训了几句呀。我细心地翻看着周记,收获不大,偶然间一个学生几句话引起我的注意:老师,不瞒您说,我其实是个很内向的学生,当选班干时我是听了你的话而冲动着上去的,我也不清楚我当时说了些啥,现在还后悔呢,可能“丢死人了吧” ?

噢,我明白了,我深深地记得暑假期间华东师大周彬教授在为我们课程班上课时讲他求学过程中的小事,他说他很内向,在大学一年级竞选班长时竞不知说了些啥,这不是如此地相似么。鲁迅先生初上讲台也是紧张得吐不出话来。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花了三个晚自习时间和30多位同学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基本的情况弄清楚了:

一、信心的普遍缺失。学生反映,军训期间我们班就没人敢大声唱歌;正式上课,你介绍的每个老师都那么优秀,我们怕学不好而对不起老师,加上初中课改我们掌握的知识不牢靠,面对稍难点的知识就畏惧了,所以听不懂不敢问,不会做的全空着,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初中那么容易学,课改嘛,平时课堂嘻嘻哈哈,考前再临时抱佛脚也可考好,到了高中……

也许正因为我们个人的魅力遮住了学生释放自己能量的勇气,也许正是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而产生心理落差的结果,也许是课改带来的喜忧参半的困惑的延伸,也许正是理想与现实直接对立的最好明证,也许我们真的太不了解他们了……

  二、胆量如此之小。调查后得知,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胆小,或是以前受过不同程度的惊吓,或是家里管束太紧见生人就怕。哟我的妈呀,也许都是鸡毛蒜屁的小事就让他们“胆小如鼠”,我算是服了。

三、懒惰人数之多。老师反映上来的情况是真的,大家太懒了,作业不做好起码的职责都没完成。大家的理由是:有老师利害就行了,我们听一听,懂的肯定是要考的,不懂的怕是高考不考吧,否则老师为何不提醒。

我晕,高一的新生就这么世故这么现实,亏我还以为他们很自觉很主动学呢。

四、读书无用论。月清同学说,最近班上很郁闷,但私底传言着消息,读书没用,读多了是书呆子又赚不了钱倒贴钱,某某的姐姐和同学高一没完就到公司上班不到二年,现在存了好几万了,还有……

我再次晕倒。自以为四平八稳的班级,竟然“歪风邪气”如此之盛,简直要气死我也……这也使我陷入了短暂的迷茫之中,我开始思索教育的点点滴滴,发现我们忽视他们太多太多。原因基本上明白了,我开始筹划我的教育大计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

 

“孩子”,你们不会成我心口永远的痛

“心灵”日记是我与学生进行最好交流的工具。既然学生不爱当面交流,性格普遍居于内向,那好,我就攻心,先从日记开始,只要学生认为记下的东西可以给我看我可以毫不吝啬坦诚地和大家交换思想。因为我始终相信: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我让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你最近做对了几道中难题,你最近对哪几个学科产生了兴趣,你最近对学校社团招收成员有胆量一试吗,你最近看了几篇或几个成功人士的事迹,你最近有帮父母做了几件家务活,你最近……每个学生都能真诚地记录他们所发生的事件,虽然小,却是事最真情最浓。我赶紧批阅,并告诉学生,你们暂时的失败不要紧,但你们却收获了成功的秘诀,要懂得要靠努力才会有成功,要懂得用汗水浇灌的花朵最美,要懂得自己需要之所在,要懂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要懂得“我”是人世间的一个奇迹,要懂得“神六”飞天靠的是知识,要懂得自我找寻成功的方法,孩子,你们不会成为我心口永远的伤痛……

古诗说得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就是一件未完就的艺术品,需要雕琢;是一首未谱完的乐曲,需要接续。我相信教育,它虽然没有万能的神力,却能使无数人美梦成真。我慢慢接受到了学生眼中闪耀的亮光。

了解和满足的需求

我让学生无意间学会了规划未来。作为一群思想和生活没有定型的群体,我似乎比别人更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我更愿意走近他们的心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这是我一贯的作法。我知道,他们的情感,虽然经历了初中的磨练,但基本认识还属于半空白状态,他们急需要大量信息促就他们更快的成长,他们渴望一夜成名,渴望不劳而获,渴望摆脱贫穷或是劳累……所以这一时期做白日梦的学生较多,而学生最终的渴望是有一个和他们相类似的生动的成功的例子,以便自己能够效仿并也获得成功。

于是我给学生讲了很多成功的故事,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历史人物也有至今还活着的。我讲“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故事,我讲朱自清求学的故事,我讲我同学(现在在清华硕博连读的杨仲浩)的故事……

 

要有“野心”

无意中与张勇老师的交谈,提到了人要个有“野心”的问题。这种野心是一种求知欲,使他在教学的战线上奋战而不厌倦。

我突发奇想。其实我们的学生也需要一些“野心”,一个没有肯付出努力去拼搏去争得“眼球”效应或是成功体验的学生群体,将会是一个永远弱势的群体,而这种争得,将是“野心”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让他们想要什么懂得抛弃什么。

孙进盛同学初中习惯养成不好常受批评胆子最小说话笨拙个子最高个性最柔,考虑家里经济不错运动会上让他为学校建设捐款1500元,事后在班级特作宣扬,后来发现他开始能在班里适当表现自己,不再那么拘谨了。我告诉他说,进盛你应从此走出阴霾,你在同学的心中形象最好最有奉献精神了,你应挺直了腰板子敢于去干些事情,不是吗?你下一步的“野心”将是征服老师的心,不再老是挨骂而多些坦诚交流,你聪明你应该讨人喜欢。

在班上我告诉学生,大家要有野心,以打败隔壁班级作为神圣的使命,以打败年段里比你名次排前的同学作为一种生活的追求。

有时候,内心隐藏的无穷潜力就是靠“野心”得以激发出来,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让生活变得更有规律

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源于有益的生活节律。一个懂得学习的人,不一定懂得生活,懂得释放自己的心情,结果郁疾而终;一个懂得维护自我身心健康的人,他一定懂得如何更好地学习。卡尔·威特能成功地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从“白痴变”为“神童”,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源自于他非常重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呵护,连孩子睡觉的时间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有这么个小小的故事,是小卡尔讲述的:

父亲非常重识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并为我制定了一份严格而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一次叔叔带一家人来作客,我见了四个堂兄堂姐非常高兴,便玩起了捉迷藏,很快到了九点就把睡觉的时间忘了,父亲提醒了几次我那舍得离开。父亲很严肃地说:“卡尔,还不去睡吗?你明早6点得起床,要玩可以但一切后果得自己负责。”我没有听继续玩得热火朝天直到11点多才睡。第二天一大早父亲说到做到,果然六点就叫我起来,我根本没睡够困得要命,可父亲坚决要我起来,规矩是不容改变的,后果由我自己扛。一整天我就在昏昏沉沉中度过,学业也荒毁了,连玩游戏也没有任何精神和兴趣。从那以后我不敢再随便改变作息时间,因为我体验到了不遵守生活规律带来的坏处……

我把这个故事讲个学生听,我也要求学生从此要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为自己制订一个较好的作息制度,再搞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最好还要能够“身体力行”。

生活还在继续,这群孩子也应会发生很多变化吧?因为我始终相信:爱弥尔会成为音乐家,或是物理学家;我相信海伦·凯勒超人的智慧,是源自于安妮·萨利文老师的一声声爱的呼唤。我们也应该学会呼唤,呵护那些较为脆弱的心灵!

参考书目:

1、《卡尔·威特的教育ii》,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福建教育》,2005年第六期。

3、《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