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侨声中学校园网 >> 语言文字工作>> 正文内容

花开花落(张勇)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翻阅自己的博客,一丝秋意上心头。

今年六月的学校凤凰花未开,却也送走了旧人。

                            纸飞机

   三年高三,每到6月3,就开始折叠纸飞机-------用5张正方形的,折成一样的5个三角形(22。5+67。5+90度),然后拼成飞机------这种飞机的好处是可以站立,每次折好就放在班级的喇叭架上:很醒目的一种“一飞冲天”的心理。
   第一年的时候,总共折了6驾左右,4驾平均分在两个班级两个喇叭架上。当时纯粹无聊,漫长的晚自习,在休息室等待中(学生的文宗问题基本在下半个时段,也是一种较合理习惯),随意看各个地方大学的招生广告,发现纸皮挺有厚度的,不经意中就折叠成了小时候玩的各种东西,然后发现很多大学选的颜色大多是蓝色下的校园-----“蓝色的飞机很酷”。开始楼上楼下找寻同一个色系的广告单,没有思考是什么学校,只要视觉不错就好。折叠好了,下课铃声响了,有那么一个问到:“不错嘛,准备送给谁?”我笑了笑,心血来潮就折叠了同样大小的4驾,在最后一节课要上课前,拉长自己的身高放在了黑板上两个空置的喇叭架上,那时候全班的学生都笑了,我的脸自己也涨红了几秒。在下课前,我又放了驾超小型的放在电视机上端。第2天,小的不见了,大的跟着他们搬家了,记的很深,搬家的的第一天的第一节课,就有个学生说:“嘿,看,飞机也搬来了!”

   第2年,又到了搬家的前一个晚上,这次不同了,白天就开始找招生广告,不过找的都是一些比较能上的了台面的,这次折叠了7驾,大的4驾,小的3驾;大的放在不同班级的同一个位置。小的一个送了一个教师的小孩,另外2驾分别送给了2个不同班级的2个学生,这两个学生是我期末要辅助的,(曾经都是班级最后一名的,不过他们呢都不需要我怎么指导,最后都提高了一个档次,不是我的功劳,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毕竟我比较懒的跟学生接触,是什么性别,你们应该猜的到)。其中特别的是,很凑巧的是,有一驾是理科班级的一个男生要求我送的,我顺水推舟,跟那女生直接说明了某个男生的某某鼓励性的语言,这次这个女生脸红了,不过也没说什么。很欣慰的是,另一个原本没有希望上大学的另一个女生最终高出大专线几十分,她没选择上大学,而是回炉到另一所中学,在上学前,送了我一个礼物----她暑假打工买的,紧接着发现一个郁闷的事情:我最后期间的对她的偶尔鼓励的行为方式,成为他们班级“师生恋”的证据---高考前的孩子,还真放的开。

    回看到这,想了想:所谓的早恋,某些程度仅仅是对另一个个体喜欢的表现,如果双方仅仅是友情上的对应,就不要强加帽子。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两个相伴而行,行为稍显亲昵,就容易产生“恋情”型号,我们中间的人或许就曾经被误解过。或许,下一次,不要轻易的释放自己情感,但假设是这样,那么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将是一个怎样的尴尬。下结论前,请三思。
    第3年,很奇怪,怎么找不到什么招生广告,突然想到---前段日子,有外来的分发印有某某大学的纪念册,然后学校通知禁止类似物品的流入,可能是这样,往年贴在墙壁上的大副宣传广告今年也消失了。仍然折叠了4驾,仍然放在了两个地点。不过今年没有看到电视机-----因为拆除了,换成的多媒体,顺便带一句,来学校7年,看到了黑板旁边辅助教具的变化,最早的是倒影仪,一种写在玻璃纸张上,投影在白布,那时候我使用率算是学校最高的,因为我在实验“娱乐性教学模式”;第2种就是电视了,那时候觉的很棒,很气派,因为没几个学校有配备,而且曾经有那么一个副校长做了电视直播讲话,很眩,可是使用率低,我用它放过类似《开国大典》等历史影视作品,可惜就3回,不过有趣的是:某个班级的学生用根铜线拧几下,插在后面,就可以直接收到对岸的4台无线电视节目,我自己回去实验了半天也没成功,究竟是学生比我聪明,还是电视的内置问题,我也不清楚;今年用的是多媒体,我是充分利用了,70%的上课利用率-----用来补充新教材和不同题型练习,很快很有直观性,比我原来用小黑板手写的好,起码不会被唠叨“老师,下次别写成甲骨文了”,不过容量也大的太多,不知道是否消化的干净?话题偏了,可感慨是相同的:年年花相似,人面大不同。

   回头看随笔,三年的情感,事实上降低了,第一年是无心之为,第二三年是有意为之,显的矫情了;第二年也发现一件事情,虽然年代不同,但对于现象的理解有雷同的轨迹----当你和某个女性表现出一定的亲密,容易让人怀疑,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也一样,不过这是一个雷区,特别是文科班级,或许这是我在学生面前由疯癫逐渐走向稳重,却也不断拉开他们距离的原因。半路接手的班级,需要一个磨和期,当脑袋在苦恼学生怀念前任教师的时候,回头看自己---同样在想前任学生的喜怒哀乐,或许是这样,面对第三的高三,人显的更加理性,从没想过怎么用肢体语言逗他们开心,只是淡淡的说明人生的苦谛。利大于弊?或许是相反。人的成长历程,是更成熟的面对社会,还是保持童真使世界残留下纯净?这是一个历史的悬案,不是吗?

                          男生大不同

今年有记忆的,那么这三个男生可能还会絮叨絮叨几回
一个是上届学生的亲弟弟a、一个是公然顶撞我的b、一个是曾经看好的c
      a是一个鬼灵精的弟弟,作为鬼灵精哥哥唯一能发现其成熟点:期初与期末两次拜托,以及很世故的说明其弟弟的幼稚。令人无言,毕竟作为我的上任学生的他,曾经何其令大众教师头痛:体育生,天天上课睡觉,喜欢出风头、教师路过其身边总会立马装出要上进的“诚恳”。我唯一的安慰是:对我承诺历史不会睡觉,兑现到了90%,偶尔考试也出人头地那么几回。弟弟的a长相真是一个模子,性格也像,不同的是:喜欢跟在别人的后面。a比哥哥老实---不会在上课的时候瞎回答问题、内向一点---面对教师总是闪躲眼神,不过自我放弃的气息却重的多。对于想要的总是犹豫不够自信----不会上课睡觉,总在走神中。遗憾的是,到了高考结束,也没见到a灵光的一面。
     a让我想起第一届高三h,他也是我上任学生的弟弟,不同的是,哥哥是我高一的学生而且是理科生,更不同的是,两个结局算是比较完美的。哥哥是国防生,弟弟以平行班级寄读生身份也考上本科。不过与h相处的时间却让我更累,因为我和他的哥哥关系算好的(至今还保持良好联络的学生之一),所以不得不关心留意,h内向,不怎么说话,和他话题总是打不开,他唯一的笑脸:谈论他哥哥在大学犯的低级错误。安慰的是,他在最后3个月突然开窍了----拼命而且有成效;但可惜的是:进入大学至今,他跟家人以及教师仍然保持比较冷漠的关系。
    两对兄弟或许还有一个相同点:做弟弟的总被哥哥的某种成绩压抑着。
    b是我半路接手高三的第2月爆发的,在某一节上课,当我针对整个班级考试的不规范而进行冷嘲热讽,大多学生偷笑的时候,他突然喊到:“你到底要不要上课?”那一刻还真尴尬,不过教书多年了,也习惯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当场回答:“可以,不过你最好能跟的上来我的进度。”他二话不说,冲出了教室,紧接同桌也跟出去。两个人有伴,我没做什么反应,转而开始课程讲习。(学校的一条规定不错:上课期间,没请假条,不能出校门)晚上自习时间,看到他来自习,第2天也来上课,我们都没进行任何交流。第3天他缺课了,问了同桌与值日班长,皆没说明原因。第3天的晚自习,他来了,我对他耳语:“出来下。”无动于衷,第2次“把自己当作成年男性,请出来下。”过了几分钟,出来了,他无语,我只简单的说明一个高三学生对于一个班级的自我要求,以及一个高三学生的自我性。时间过去了3个月,他突然又旷课了,连续两天,见到他的时候是晚自习,我要求他拿出请假条或者补办请假条(事先调查,没有请假),连续说明3次,他完全不理会,我猛的提高音量,显然他被吓到----第一反应是用高出我一个音量对我怒吼,两人对峙不到3句,他看到段长一个手指头勾了一下,很安静的出去了,当场让我很心凉(不知道是不是侨声的风气,还是晋江学生的性格,从第一年教书,就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对与课任教师、班主任、段长等人物的态度差别性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虽然很习惯了,可在高三还能看到这种180度的转变,着实心悲)。在段长的压力下,他和我正式对话了,他给我理由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听到我的声音。对于段长的压力:段长对他好。我无言以对,只说明,他看开了就到班级上课。第2天上课时,我主动到他旁边,没说什么,只伸出手,想形式性握手,可他没反应,我把手势换成请(隔壁是教师休息室,昨晚约定,没想通,就呆在休息室自习),他抱本书,走了。
    这件事情让我很好奇他前任历史教师的魅力,调查的结果是:前任教师狠狠的打过他一回(前任教师还有一个身份:政教处主任。他算是累犯生,高三算是比较安静的)。这让我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多观察他:典型的小孩---历史科目是他不会垮倒的科目,上课喜欢偷做笔记,背对时埋头苦干,面对时连忙装睡觉,大小考试不缺考。

    他让我联想到上两届的落榜男生k,其中一个现在做生意,月收入超过我好几倍。k是高二时候的新学生,他很爱睡觉,所以被调在讲台桌旁边,不认识也得认识。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过人看上去却很“乖巧型”的。过了那么几个月,实在无法容忍他上课放肆游离的做作,约了出来,交谈了几回。那时候,我的心态是——正在劝说不爱念书表弟去参军,可能是这样,与他的交流更多是揣摩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语言是更多显现出哥对弟温和(这是后来他对我的评价,没什么架子)。高三的时候不是我的学生,路过的时候还是发现他“上课虫,下课龙”,忍不住又交谈了几回,反成为他乐事。毕业后,他喜欢把我叫出去飑车、或者谈谈事业的艰难与成就。
    b和k在某种程度是相同,却也大不同,与k后来的交流中竟然才知道k是后进学生中狠角头,而b始终活在自己“上天不公平”的世界里。
    c是大多老师冀望能有所突破、放心的聪明小孩,放心是他有自己学习的行为、聪明是其浮浮沉沉的成绩-惊喜多于感叹。小孩因其表现的不稳定性而放任性,不可否定的是长的比较乖巧外像的总容易被包容,假设他大多时间还很上进,总会让人有怜惜之错。他的成绩总上下跳动,曾经位列班级前矛,其不稳定被迫让教师得与之交流,可交流中所展现出自我剖析度丝毫不见感性,让人放心其自我的调整能力。上课时候总是自我复习,让我觉得该放手一博,曾经有过那么些人就这么自我提高的。可最终的事实,他的成绩不尽如意。并非有主见,有思想,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聪明到一个盲点的时间段。
    高三的学生未进入大学前是个孩子,有那么一个b和c的进化综合体,自信自立,成绩稳居上上游,临近高考前2个月,成绩的下滑,他情绪突然的不稳——回原校指责我校教师的劣质、强烈要求换学校。其他教师应该作了很多思想工作了,作为他的老师以及邻居,我请他晚上来我宿舍过夜,睡觉前让他洗了个热水澡(当时学生没有热水供应),跟他聊了些七七八八的我高中糗事,一种纯粹的男性小朋友的对话。第2天,他离开时说:好久没这么睡熟了。
      高三仍然是一个敏感的时间。谁真正进入他们脆弱的心灵?

    回思:a和h兄弟现象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出戏码:一个回炉到养正的女生,优秀的班长,高挑阳光,喜欢并经常怀念侨声;不回炉侨声的原因,她的堂弟也高三了,是侨声和家族的希望,她的压力很大。或许周遍的光环是另一些人窒息的因素,犹如在原始森林,只有雷击后的空间,是新树成长的机会。

    对于b,贫穷不是罪过,可会成为某些自卑心理的阴影,美国贫苦区犯罪事件或许解释了某种因素。家境不好,更要自尊自爱自强,这是一些白手起家的不变真理,或许身处逆境的人更早学会了独立,但不可否定的是,不代表所有的都可以作到,尤其是在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天生的骄傲与后天的贫困所形成的反差,也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尊重他们的扭曲的性格,却该如何改变马加爵心灵的轨迹,不仅仅是学校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后天环境的压制,或许是人走向内敛的另一个原因,冷眼看世间。

   因人而异,即使你付出同样的心却不一定得到同样的效应,,,,呵呵,突然想到相亲的不同对象,不变的是我自己,手法而大致相同,然每一女性朋友各有反应,甚至相反。吝啬的褒义词是节俭,却是两种不同的结局。

     k是我曾经花心思想改变两个后进生的甲,用同样的手段,回应窘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表弟对待,再降一级当作普通朋友(前提是,在之前,你从要求学生把你当老师来喊,突然想到曾经的外号,从平辈的*呀,到升级*哥,然后到*伯,这届的学生半路接手直接叫*sir,试图改变这两学生的时间段是*哥),这样的交谈可能比较愉快,你把心态放松了,他们呢自然也跟着放松,是吗?答案是否定的,甲生放开了,今天还在找我玩;乙生没有,已经没什么联系。交谈的过程,甲的表现落落大方,海阔天空;乙埋头沉思,不敢正视。甲和乙是死党,私下是玩的很疯的人;外貌上甲属于娃娃可爱型,乙属于高大英俊型,;甲嘴皮子甜而滑头,乙善于运动篮球,两个都有居高不下的人气;两人家境都不错,甲是有姐姐的,乙是有妹妹的。从以上资料看,两个应该都是自信满满的人,乙应该更具男性优势,但结局是相反。回溯他们的家庭,或许有点线索,母亲都很强势,都比父亲来的有力量,不同的是甲母亲属于社区型的,乙的母亲属于事业型女强人,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多大影响,不得而知。甲毕业后,与甲的联系更频繁,发现了天使脸孔下“罪恶”,他的“社会”名号----他念初一的表妹在要遭到其他男生欺负前,旁边人只要提醒是甲的表妹,就会自动停止。甲曾哭笑不得的说:一天,表妹吃饭的时候说他在学校“混”的很不错,甲母愤然怒对甲;然,过些日子,母要求他带帮人去修理欺负甲表弟的人。甲和乙从小都在溺爱中成长,甲成了主动索取而不择手段的遗失,乙却在被动中遗落自己。他们都进入社会群体了,甲成了小老板,不断的使自己成长;乙,不断的更替城市和岗位,是否成长不得而知,他更内向了,只有在运动的时候,才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甲和乙终有一天也将脱离我的视线,犹如当时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同学,慢慢的人更成熟了,更内敛了。

    教书多年,记住了很多张脸,却也不断的忘却,当他们褪下学校的服饰的时候,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