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务后勤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人群对艾滋病普遍易感,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而传染,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既不可治愈,也没有疫苗,一旦感染,需要终身规律服药。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也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几乎每100秒就有一名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感染年龄构成和首次性行为年龄前移,15~24岁青少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尤其是大学生HIV感染形势严峻,且新增艾滋病感染者95%以上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目前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人数居传染病首位。对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抗“艾”道路任重而道远!
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未成年人避免发生性行为,青少年尽量推迟首次性行为时间。拒绝和预防不安全性行为,提倡负责任、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3.注意输血安全,尽量不要使用进口血制品,无特殊需要时尽量避免应用血液制品。
4.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防止产生并发症。
5.使用消毒不严格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工具纹眉、打耳洞、拔牙等也有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可能。如个人确实需要纹眉、打耳洞、拔牙等,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工具。
6.一旦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易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咨询和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在暴露后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72小时内服用有较高的阻断成功率。
1.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尽早主动到疾控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也可以使用药监局批准的自我检测试剂进行筛查检测。筛查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还应尽快进行确诊检测,以便尽早治疗。
进行艾滋病检测时应避开检测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抗原或抗体的时期),不同个体的检测窗口期长短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约为3周,病毒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窗口期约为2周,病毒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约为1周。
2. 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
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也提供检测服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3. 感染HIV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一旦感染HIV,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及早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恢复免疫功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及早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病毒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研究表明检测不到就等于不传播,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给配偶和性伴。
主要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